3岁童喝珍珠奶茶蹦床窒息身亡,家长发声追责
一杯珍珠奶茶,一个蹦床上的欢乐午后,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10月19日,浙江台州临海市杜桥镇宝龙广场,一名3岁男童在饮用珍珠奶茶后于游乐场玩蹦床时,不幸窒息身亡。
事发后,自称孩子父亲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简介中写道:“孩子2022年6月出生,2025年10月19日下午6时死亡,死亡原因,珍珠奶茶窒息死亡”。这条简短文字背后,是一个家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01 事件回顾
据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这起悲剧发生在10月19日下午。
母亲带着3岁男童前往杜桥镇宝龙广场游玩,通过小程序下单购买了珍珠奶茶,由同行大人帮忙到店取餐。
取餐后,一行人前往商场三楼的游乐场玩耍。
监控录像显示,当天下午3时49分,两名孩子在蹦床游乐区内追逐玩闹。
仅仅两分钟后,绿衣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突然靠倒坐下,然后起身踉跄行走,最后倒在蹦床处。
现场其他孩子发现异常后,立即跑去告知家长。
母亲在一分钟内赶到孩子身边,发现异常后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并大声呼喊求救。
然而,尽管家人紧急将孩子送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最终没能挽回这个幼小的生命。
02 家长指控
悲剧发生后,自称孩子父亲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多条视频,质疑涉事商家的责任。
在一段视频中,网友将装着珍珠奶茶的杯子倒置,珍珠未能掉落,以此证明珍珠粘性过强。
家属指出,奶茶店工作人员未口头提醒珍珠颗粒较大、不宜儿童食用。
同时,他们将奶茶带入三楼游乐场时,游乐场也未制止他们携带食物进入场地。
家长还表示,在孩子出现异常后,游乐场工作人员未能及时上前协助救援。
当母亲抱孩子前往游乐场大厅求助时,工作人员称“不具备救援技能”。
这些指控直指奶茶店、游乐园运营方和商场方在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方面的缺失。
03 相关方回应
面对家属的指控,涉事各方给出了不同的回应。
奶茶店
记者尝试联系涉事奶茶店,但未获直接回应。
不过,涉事奶茶店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情况需联系公司方了解。
奶茶店的下单小程序中,珍珠奶茶类产品确有提示语:“温馨提示,饮品内含小料,请勿一口吞饮,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需监护下饮用。”
商场与游乐园
杜桥镇宝龙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后,镇政府、派出所已介入,正在协调处理此事。
相关监控录像等已移交警方,具体处理进展不便透露。
涉事游乐园工作人员则称,事发当天她不在场,具体处置情况不清楚。
政府部门
临海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相关情况正在处置中。
杜桥派出所工作人员对询问则表示不便透露。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事件还在调查中,责任鉴定书还没出。
04 珍珠奶茶的潜在风险
这起悲剧并非孤例。武汉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涛解释,此次案例中,应该是奶茶中的“珍珠”进入了孩子气管。
“珍珠黏性较强,所以才会出现即使家长用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但也未能让孩子将异物吐出。”
许涛进一步表示,通常不建议小朋友食用果冻、珍珠奶茶等食品,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处发育阶段,且容易在未将食物嚼碎的情况下“囫囵吞下”,增加异物吸入风险。
此外,在吃喝东西后还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食物反流导致窒息。
05 法律责任分析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各方可能承担的责任。
家长责任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是主要责任主体。
3岁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应当充分预见让孩子饮用珍珠奶茶并在蹦床时食用可能存在的风险,却未加以有效防范,没有尽到监护职责。
奶茶店责任
如果奶茶店的珍珠确实存在粘性过大、颗粒过大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且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那么奶茶店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如果奶茶店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且已经通过小程序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其责任可能会相对较小。
游乐园责任
游乐园作为经营场所,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如果游乐园明确禁止携带食物进入,但未对家长携带珍珠奶茶进入场地的行为进行有效制止,或工作人员在孩子发生意外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则需承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商场责任
商场方通常对其管理的场所内的经营活动负有一定的管理和监督责任。
如果商场没有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或者在孩子发生意外时未能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一般来说,商场方的责任相对较小。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律师则指出,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如若奶茶中的固体(珍珠)材质、制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门店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蹦床上的欢乐与珍珠奶茶的美味,本是孩子童年的简单快乐,却因一系列安全漏洞演变为无法挽回的悲剧。
这起事件中,无论是家长、奶茶店还是游乐场,都未能为这个3岁的生命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台州市有关部门仍在处理此案,责任鉴定书尚未出炉。
唯有彻查事件、厘清责任,才能让这个幼小的生命不至白白逝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