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两座金代壁画墓,填补金代葬俗研究空白
太原市阳曲县最新发掘的两座金代仿木构砖雕壁画墓,以其罕见的“墓主人夫妇对坐饮茶图”揭开了一幅生动的宋金时期社会生活图景。
记者10月22日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获悉,山西太原发现两座金代仿木构砖雕壁画墓。墓葬壁画的“墓主人夫妇对坐饮茶图”系太原地区同时期墓葬首次发现。
北塔地新村墓地位于阳曲县北塔地新村西200米处。2024年8月至9月,为配合阳曲县暖泉湾片区华强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对涉及区域内勘探发现的三座墓葬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其中两座为金代仿木构砖雕壁画墓(编号M1、M2)。
01 墓葬形制
根据考古发现,M1和M2均為仿木结构八边形单室砖室壁画墓,采用八角叠涩顶结构。
这两座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结构完整。
墓室内壁以白灰泥做底,再采用砖雕和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展现了金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02 艺术特色
墓葬壁画题材丰富多样,既包含传统的直棂窗、仿木构门、花草纹饰,还包含雕刻精美的小木作、屏风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M1西壁的“墓主人夫妇对坐饮茶图”,这一题材在太原地区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比较少见。
考古人员表示,这一发现为研究金代北方中原地区墓葬制度及宋金元墓葬壁画艺术提供了全新资料。
03 历史价值
太原地区是金代河东路统治中心,此次北塔地新村墓地的发掘,不仅丰富了金代墓葬形式。
更对金代当地居民葬俗、宗教信仰及历史背景研究具有很高价值。
考古人员特别强调,M1和M2墓道内的祭祀现象在太原地区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也比较少见,这为了解金代民间祭祀仪式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04 山西金代考古脉络
山西地区的金代墓葬发现并非孤例。今年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昔阳县胡窝路金代壁画墓的发掘资料。
该墓同样为仿木结构八边形穹窿顶砖室墓,墓室内壁采用砖雕和彩绘壁画相结合的装饰手法。
考古人员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该墓具有宋辽金的文化元素,尤其具有突出的辽宋风格。
从墓葬营造的复杂程度、砖雕彩绘的精美程度以及壁画内容推测,墓主应为经济富足的地主阶层。
这些发现共同构建起我们对金代社会风貌、文化艺术和葬俗信仰的理解框架。
纵观山西地区的金代墓葬发现,从昔阳胡窝路壁画墓到最新的阳曲北塔地新村墓地,一幅宋金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逐渐清晰。
这些墓葬不仅是安放遗体的空间,更是现实生活的镜像,折射出金代人们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艺术审美。
砖雕彩绘的精美程度暗示着墓主富足的经济地位,而饮茶图的出现则见证了宋金时期社会生活习俗的传承与演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