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花样轮滑锦标赛在北京收官,共产生23块金牌
北京延庆全民健身中心综合馆内,为期14天的轮滑盛宴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意大利与西班牙队成最大赢家。
10月30日,2025年世界花样轮滑锦标赛在北京市延庆区全民健身中心综合馆结束最后一天比赛后,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全球花样轮滑领域竞技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赛事,本届比赛吸引了38个国家和地区的943名运动员,在为期14天的赛程中,进行了自由滑、单排轮自由滑、双人轮滑舞、小团秀等8个竞赛项目的比拼,共产生了23块金牌。
01 赛事概况
本届世界花样轮滑锦标赛于10月17日至30日在北京延庆区举行,比赛主场地为延庆区全民健身中心综合馆,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和八达岭会展中心A馆作为官方训练馆同步启用。
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花样轮滑单项世界锦标赛,也是北京“双奥100核心赛事”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赛事设青年男女、成年男女四个组别,涵盖自由滑、单排轮自由滑、单人轮滑舞、双人轮滑舞、双人滑、四人秀、队列滑、小团秀/大团秀等8个竞赛项目。
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28名运动员、教练员、领队以及随行人员参与本届赛事,其中运动员943人、教练员131人、领队及随行人员254人。
02 赛事进程
10月17日至18日,赛事率先展开了单排轮单人自由滑的激烈角逐。
18日,本届赛事的首枚金牌诞生——来自西班牙的16岁小将英迪娅·冈萨雷斯凭借出色发挥,摘得单排轮单人自由滑青年女子组冠军。
随后在其余组别的比赛中,意大利运动员Nicolas Schiavono获得单排轮单人自由滑青年男子组冠军,西班牙运动员Paula Roma Guera获得单排轮单人自由滑成年女子组冠军,意大利运动员Elvis Martinello获得单排轮单人自由滑成年男子组冠军。
10月25日,青年组与成年组双排轮双人滑长节目比赛激烈上演。意大利选手包揽了这两个项目的金牌。
03 收官之战
10月30日,本届锦标赛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当天,成年组队列滑、成年组四人秀、小团秀、大团秀项目展开最后角逐。
赛场上,各国运动员精神饱满,动作精准流畅,无论是队列滑的整齐划一,还是细节动作的技巧展现,均将花样轮滑的力量与美感完美融合。
经过激烈比拼,各项目冠军归属逐一确定:
来自意大利的蒙扎精准轮滑队获得成年组队列滑比赛冠军
来自西班牙的涡旋轮滑队获得成年组四人秀比赛冠军
来自西班牙的库尼特轮滑队获得小团秀比赛冠军
来自西班牙的CPA奥洛特队获得大团秀比赛冠军
来自西班牙涡旋轮滑队的运动员洛伦克·阿尔瓦雷斯在赛后激动地表示:“我感到非常自豪,从轮滑场到赛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现在获得了冠军,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有了回报,这感觉太棒了。”
04 赛事保障
作为中国首次承办的花样轮滑单项世界锦标赛,延庆区为赛事构建了全链条、高标准保障体系。
筹委会下设4个工作组,以“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指挥体系和“周倒排、日推进”的精细化管理,结合国际组织要求制定多项工作方案。
比赛主场地全民健身中心综合馆严格按照世界轮滑联合会标准完成专业地板铺设与功能区布置,传统球场成功转型为国际轮滑竞技舞台,为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创新范例。
赛场周边,细化的安保方案与多部门联合检查确保环境安全有序;医疗保障团队搭建“即时急救+快速转运”保障网,开通绿色通道、安排骨干医师值守,全方位筑牢健康防线。
05 深远影响
本届世界花样轮滑锦标赛的成功举办,为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创新范例。
比赛主场地全民健身中心综合馆,把冬奥场馆运营标准全面复用于赛事保障,为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创新范例。
本届赛事还是户外运动城市建设的具象化落地。其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沿线城市形成“赛事互通、资源共享”的协同格局,更在构建跨区域体育人才输送链路、提升户外运动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延庆将以本次花样轮滑世锦赛为契机,持续做好后冬奥文章,充分发挥国际顶级赛事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体系,进一步激活冬奥遗产效能,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西班牙CPA奥洛特队赢得大团秀冠军后,教练奥斯卡·莫林斯感慨道:“我们非常高兴,在延庆取得了冠军的好成绩,延庆的竞赛场地专业且舒适,观众也十分热情,这次参赛体验非常好。”
随着各国选手带着奖牌与回忆离开,北京延庆的这场轮滑盛会已成为历史,但它开启的体育与文旅融合新篇章,正等待着下一次盛会的书写。
|
|